多规“怎么能”合一:从各类规划的现实情况看,多类规划的期限、目标、思路、定位等均不一致,尤其是空间类规划底图、坐标、范围、界限等基础数据不一致,但国土空间具有唯一性,这就造成很多规划行政边界、规模范围、用地属性等均存在差异和冲突,使得国土空间和各类规划是一本“糊涂账”,给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。进一步说,不同类规划、不同的技术参数如何“合一”,就像不同血型不能相融一样,这也是“多规合一”的技术难点和复杂之所在。“合一”除了协调衔接、处理统一的行政过程之外,更多的是技术过程、技术路线。通过对2014年第一批28个试点的总结积累,到目前为止,尤其《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》出台,“多规合一”的技术路线日趋成熟,从大致的技术路线上,主要通过3个阶段实现技术性合一。更多的“多规合一”技术路线在后边进一步说明。统一数字工作底图:统一各类规划的坐标、边界、规模、范围、期限、目标指标、用地分类、管控措施等基础数据,形成数字工作底图。绘制空间规划底图:在数字工作底图基础上,进行两个评价,划定“三区三线”形成空间规划底图。构建空间布局总图:在空间规划底图上,实现各类规划叠加,解决冲突差异,统一边界控制,统一目标(指标和规模),形成一张图。
范围确定:
开展市县“多规合一”试点,除了解决市县规划自成体系、内容冲突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外,更重要的是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,实现国土空间集约、高效、可持续利用,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,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。关于“多规合一”的范围到底如何确定,试点通知里没有明确指出,在近几年试点过程中,有些省、市以城乡规划范围为“多规合一”的范围,有些规划的范围不明确,以统筹城乡规划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代替“多规合一”等。还有部分将“多规合一”的范围从城乡规划范围扩展到了全域。结合大部分市县开展“多规合一”的实践来看,市县“多规合一”的范围基本为市县全域,进行全域管控,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。从“多规合一”技术层面和实际管控要素上来说,城乡范围仅仅是一张图控制线管控的其中一条线,仅局限于城乡范围就会造成控制要素和控制线过于单一,不能达到进行国土空间有效管控的目的。